未来の向こうへ

いらっしゃいませ

2018.09◆慢漫贵州•黔行十日 D3 西江•白水河,风雨桥;中秋夜,西江月

镇远→西江千户苗寨 南贵寨 小吃街 田园观光区 古街 嘎歌古巷 也东寨 观景台 (宿)西江千户苗寨

©urayuhiro

 

》》西江千户苗寨·概述

https://www.xjqhmz.com/

微信公众号:西江千户苗寨景区

景区大厅售票时间:24小时

景区开放时间:24小时

观光车运营时间:北服务区到小北门24小时,上下观景台早8:00——晚24:00

门票90元,观光车20元(可乘坐四次,单次乘坐5元/次)

 

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坐落在雷公山山麓,由十多个依山而建的苗寨相连成片,是苗族第五次大迁徙的主要集结地,现在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苗寨。因为不论从建筑、地形还是从传统文化、饮食服饰方面,千户苗寨都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原始生态,这对了解、认识中国苗族的历史发展以及文化风俗来说非常有利,因此有中国苗都的称号。

 

交通:在凯里南高铁站、镇远汽车站、荔波小七孔东门停车场都有直达西江千户苗寨北门微笑小屋的景区直通车。这几个直通车都可以在千户苗寨的微信公众号或者官方TB店“西江千户苗寨旗舰店”订购车票。

贵阳也有直通车直达西江,可以在贵州好行的app中查询具体时刻和乘车位置。这些直通车一般一天只有1-2班,请一定要安排好游玩时间。

 

本次直接早上坐镇远1路到镇远汽车站,乘坐了西江出售的镇远汽车站-西江千户苗寨北门微笑小屋的直通车,车资88元一人。

在汽车站候车厅等待领队电话,集合后过安检坐车。可能因为人不多,是一辆中巴车。从汽车站出门后还去一个酒店接了一群团客,路程约2.5小时。

 

 

》》西江千户苗寨·白水河,风雨桥

到达苗寨的时候近中午,北门广场上有十二道拦门酒的表演。

 

十二道拦门酒是苗家迎宾的最高礼节。传说是摆了12张方桌请寨子里的寨老来敬酒,十二道酒分别代表了十二道祝福与祈愿:一道恭喜;二道昌盛;三道勤劳;四道善良;五道宽宏;六道富裕;七道明亮;八道美丽;九道长寿;十道英雄;十一道智慧;十二道华贵。

 

去买了门票后,就进景区了,景区大北门。

 

大北门到小北门的观光摆渡车24小时运营,但是在人少的时候车次会比较少。

小北门进去才是苗寨主体。

 

在小北门这里等客栈老板过来接,因为不是旺季所以可以提前入住。

客栈阳台。

 

放下东西后就开始苗寨之旅了。

西江千户苗寨处在河流的谷地中,四面环山,白水河穿寨而过。这种河水将谷地一分为二的地形和镇远古镇颇为相似。

历史上苗族受战争、他族扩张等各种影响,从黄河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开始,发生过多次大迁徙,不断向西北和西南地区移动。而在数次迁徙中,分化了许多分支。“西江”之名来自于最终到达这块地方定居的西氏族,融合其他氏族逐渐形成了以西氏族为主体的苗族大部落,从而命名西江。

 

小北门口横跨白水河的七号风雨桥。

 

在西江千户苗寨,最开始建造的每座风雨桥都有名字。

七号风雨桥名僦餸嗡(jiu song weng),汉译名为回龙桥。

这和白水河最上游的一号风雨桥“哿嗡僦(ge weng jiu)”相对应:

一号风雨桥的汉译名为龙潭桥,传闻其上游50米处的水潭有一条神龙居住,是西江的守护神,也正是因为神龙的保护,这里山清水美,人杰地灵。白水河一直顺流而下到小北门这里,寨民专门建造了七号风雨桥回龙桥,意为将龙潭的龙拦住不让其顺着白水河游走,这样神龙就可以一直呆在龙潭内世世代代守护西江了。

 

风雨桥最初是考虑方便寨民,即使风雨天也可以在桥上遮风挡雨。加上“关风蓄气”的风水说法,才开始建造木质结构的风雨桥。只是木质结构经不起洪水冲刷,所以现在的风雨桥都是水泥结合木材造的了。

 

现在的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内一共有9座风雨桥。八号和九号位处小北门外,所以不属于主要景区内,而在景区内的7座风雨桥中,五号和六号风雨桥是在另外5座建成多年后补建的,故没有正式的名字。

穿寨而过的白水河和后方的五号风雨桥。

 

进了寨子分左右两条道路,左边较为宽敞的大道是古街,这条路上有农贸市场和各种商品小铺。

 

右边沿河较为狭窄的是夜市小吃街。这条路上集中了各种各样的苗族特色小吃。腊肉、香肠、五色糯米饭、糍粑、毛豆腐、土豆饼等等。

 

五、六号风雨桥之间还有个方便寨民过白水河的小石桥,可以走下去。

 

五号风雨桥。

 

右边的是南贵寨。之前也说过,千户苗寨其实是有十多个苗寨相连形成的,南贵寨也是其中一个。

 

另一边的六号风雨桥。

 

因为临近中午,先去吃了饭。

米豆腐。

 

好像是黑猪肉。

 

貌似是苗家特色的食材,不太记得叫啥了。

 

吃完穿过小吃街沿着白水河散步,苗寨最美的风景都集中在白水河和风雨桥这边了,这点也和镇远非常类似。

在桥上看依附在山上的苗家吊脚楼建筑。

 

这种建筑大多是木造的穿斗式歇山顶结构。临街的是平地吊脚楼,随着山地的坡度依山而建的则是斜坡吊脚楼。

 

由于苗族集聚地大多在丘陵山地饱受耕地资源受限之苦,利用山地的坡度在半山建造木造结构的吊脚楼,正是古代苗民的智慧结晶。一般吊脚楼为三层,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蓄养家禽牲畜等;二楼作为生活区域,堂屋卧室厨房等等一应俱全;三楼则用作储物间。

西江苗族吊脚楼参考了南方干栏式建筑,吊脚楼的堂屋外、乃至风雨桥桥栏,都建有“阶息”,用于休息、赏景或是给妹子刺绣。

五号风雨桥的阶息。这种下设条凳,上连靠栏的木制建筑,其实来源于“美人靠”。

 

可以看到五号风雨桥的一侧还有一条窄窄的藤蔓小桥。这座桥的历史要先于五号桥,在五号桥尚未建成之前,主要承担了附近居民过河的需求。

 

继续朝着白水河上游漫步。

五号风雨桥。

 

晚上从另一侧拍摄的五号风雨桥夜景,倒影非常清晰。

 

四号风雨桥的夜景。四号风雨桥叫做僦岽乧(jiu dong dou),岽乧意为读书。因为对岸本来是西江民族中学,故而得名学子桥。

 

三号风雨桥,苗名僦哟妃(jiu yo fei)。哟妃通“游方”二字,在苗语里是恋爱的意思,故此桥汉译游方桥、情人桥。

 

游方指的是青年男女情歌对唱互诉爱慕之意,而顺着三号风雨桥往东北方向的东引寨就有一个寨内最大的游方场,是年轻人结交朋友和进行娱乐活动的场所。

 

晚上从观景台下来后拍摄的夜景。

 

传统的风雨桥因为是木质结构,所以不使用铁钉而是使用榫卯衔接,造就了风雨桥内部纵横交错,结构非常精细整齐。

 

回到白天来。

白水河自东向西顺流而下,阶差形成了许多小小的水瀑。

 

不少当地的居民会在水梯边洗衣,非常有生活气息。

 

三号风雨桥和二号风雨桥之间的水瀑。

 

这里高出的石阶上积水较少,甚至可以趟水过河。

 

从五号桥到三号桥这段大约是风景最为优美最为热闹的。白水河西南岸的民族工艺品街上有许多出租苗族服饰的小店,10元半小时,有很多人会选择在这一区域将白水河与风雨桥作为背景拍摄。

 

二号风雨桥,苗名嘎銩僦(ga diu jiu),嘎銩是螃蟹的意思,故汉译螃蟹桥。

 

传闻二、三号桥之间的平寨村,以前就是经过二号桥到南岸的水井挑水喝的。每逢旱季总有一只螃蟹从天而降给干涸的水井造出水来,故而得名。

 

游方街走到尽头就是前文提到过的一号风雨桥哿嗡僦(ge weng jiu)、龙潭桥了。

有意思的是一号风雨桥上游还有一座小小的风雨桥,并未记载在景区地图里。如果需要命名的话是不是要叫零号风雨桥呢?

 

一号风雨桥是所有风雨桥里最为华丽的一座,也只有这座是可以通汽车的。

 

龙潭桥另一端便是田园观光区。

梯田和也通寨。

 

云贵高原这里因喀斯特地貌耕地受限,聪明的先人因地制宜不仅在居住方面创造了吊脚楼,也在农业劳作方面衍生出了梯田。

 

重连叠嶂下依山而布的梯田,水田间弯曲的小道和耕作插秧的寨民,乃至白水河上方简陋到摇摇坠坠的木板桥,非常质朴而简单的农作生活,是西江大多数苗民生活的方式。

 

时间尚早,逛完梯田后就去古街转了转。古街上有一弯弯小道,嘎歌古巷。

 

顶着油纸伞进入,里面有不少文化类景点,比如古歌堂。堂内都是许多上了年纪的苗族爷爷奶奶,演唱史诗般宏大的古歌。

 

其他还有苗绣非遗传承、银饰制作、米酒酿造等等。

巷子中心的小水塘倒是布置的非常漂亮,一溜串的油纸伞倒映在水面上煞是好看。

 

嘎歌苗苑也是每天都有场次上演的。讲述了苗族姑娘和小伙子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古街上还有芦笙场和西江苗族博物馆。前者每年农历六月举办吃新节,十月举办芦笙节,平时也有表演;后者则展示了许多苗族文物和可以知晓苗族历史、生产生活和节日文化等各方面知识的图片文字资料。

而顺着山间小道往古街东北侧的也东寨一路攀爬的话,可以直接看到西江千户苗寨最为原汁原味的一面。

比起白水河两岸已经完全开发商业化的店铺设施和民宿客栈,也东寨作为苗寨的腹地,仍旧保持较为原生态的一面。

这里游客不多,人烟较少,更多的是苗寨原住民的生活区。而银饰坊、农民画家、米酒坊、鼓藏堂、守寨树、蜡染坊等可以接触到苗族文化的点也零零散散分布其中。

如果时间多的可以探索参观一下,更深入了解西江这座天然的苗族露天博物馆展现给我们的苗族史诗和文化。

 

 

》》西江千户苗寨观景台·炊烟四起,暮色人家

离开古巷和古街,继续回白水河畔逛逛。

 

看时间已近傍晚,便准备前往一号风雨桥那边的观光车乘车点,上山去观景台。

观光车停车点也是个取景梯田的好位置。水田里倒映着群山,天气不错。

 

观光车是从一号桥出发,走观景路开到也蒿寨后方的西寨门观景台的。

我们一般说到西江千户苗寨的观景台,指的都是这个观景台。但其实在苗寨内,东北侧的东引寨等也有观景台,但是因交通不便所以去的人很少。

 

如果不坐观光车的话,从五号或者四号风雨桥也是可以上山的,只是需要自己爬而已。

观景台视野。

 

许多人说,订一间好点的酒店,可以看全景的,就不用去观景台和别人挤了。

但是在我看了很多酒店评价中的照片视野后还是觉得,观景台之所以是观景台,肯定是有它的道理的。当然如果是观景台附近的、甚至是垂直的那些客栈,看出去的景色确实和观景台差不多,但是离观景台十万八千里的、乃至不在山上的那些客栈评价是怎么得出比观景台景色好的结论的?

 

之所以在这里设立观景台,因为这里不但能将白水河东北岸苗族腹地几个建在半山腰的寨子尽收眼底,还能将最上游的梯田以及后方的山丘作为后景收纳在画面中。

更甚者,白水河和风雨桥,以及靠西南侧的吊脚楼也不落下,画面的内容非常丰富。

 

夕照下错落有致挂在山腰的赭色吊脚楼,排列有序纹路清晰的翠绿梯田,光影间参差不齐的墨色山丘,从近到远层次递进,谁能说观景台不是个好地方呢。

 

我特别喜欢的就是从这里看田园风光区那边整齐的梯田,治愈强迫症。

 

天色渐暗,虽然还没能看到家家户户炊烟四起的景象,但是偶尔冒出的一缕白烟,倒也很有感觉。

 

在观景台下方一溜的客栈找了一家有吃饭的,就等着天黑了。

下面的操场是西江中学,这里能看到的两座桥是三号和二号风雨桥。

 

太阳西落,本来能照到白水河的阳光逐渐东移,对面寨子的冷暖色调对比明显。

 

这个时间段的颜色真的很暖了。

 

等到太阳完全落下,就有另一种寂静肃穆的感觉了。左下方有个很大的月牙头饰装饰的便是民族歌舞表演场。

 

表演场每天上午和晚上,能歌善舞的苗家人都会举行“美丽西江”歌舞晚会,时间会随着淡旺季变化,可以随时check一下官网。一般白天的表演是免费的,晚上的需要另外购票。

 

长焦视角的日没西山。

 

在等光线慢慢变化的空隙,抓紧吃饭。苗家特色的竹筒饭,饭里有竹子的清香。

 

暮色渐近,随着光线变暗,家家户户门前的灯陆陆续续点亮。

 

村民也开始准备晚餐,山间炊烟升起,给如画的景色平添一份烟火气。

 

有一说西江千户苗寨来观景台,除了要看出名的夜景,还应当在清晨雾气重重的时候来瞅一瞅袅袅炊烟。

由于第二天一早就要赶直通车前往小七孔,实在是没有条件在清晨来了,但是觉得暮色下清冷色调的西江也非常有意境了。

 

而且趁着这个时候尚有余光,还能看得清楚梯田。吊脚楼、梯田和重山叠嶂色如泼墨,仿佛一幅水墨画。

 

炊烟四起,暮色人家。和白天完全不是一种风情。

 

白天、夕暮、夜色这三个时间段,比起名声在外的西江夜景,我倒是觉得夕暮和白天的色调更漂亮,夜色倒是过于普通了。

 

 

》》西江千户苗寨观景台·中秋夜,西江月

坐在露天的餐馆里,吃着吃着旁边突然爆发出一阵惊呼。

蓦然抬头才发现一直躲在对面山头厚厚云层后方的月亮升起来了。

 

看到月亮的时候才突然想起,这天原来是中秋节啊。

所以月亮才那么圆。

 

中秋夜,西江月。

 

前方流光溢彩的表演场,后方万家灯火的吊脚楼,层层叠叠鳞次栉比。

 

依山而建的吊脚楼群形成一头牛的形状。

 

回到古街上,去看了看夜间点灯的风雨桥。

 

逛一逛小吃街。买了这个火参果吃,清口微甜。

 

不过个人觉得,比起白天的大气蓬勃和夕暮的余韵悠远,西江的夜景实在是逊色太多。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倒是可以在苗寨住个两天,往腹地和其他两个观景台走走,说不定能看到不同角度的寨子。

 

urayuhiro@2018.12

 

 

 

 

评论
热度(3)

© 未来の向こうへ | Powered by LOFTER